对虾 (学名东方对虾,又称中国对虾,中国明对虾和斑节虾)是节肢动物门,软甲纲,十足目,对虾科,对虾属的虾类。对虾属个体大,通称大虾 [1] 。对虾经大量进行商品养殖,产量正在迅速增加 [2] 。整只对虾的烹调方法有红烧、油炸、甜烤 [3] 。
对虾的附肢共19对,各部的附肢均由基肢、内肢和外肢构成,基本上为双肢型。由于各对附肢的功能不同,其形状与构造各异.如口器附肢主要在于抱持和咀嚼食物,其基肢发达:胸部附肢为捕食及爬行器官,内肢发达;腹部附肢功能在于游泳;其内、外肢均发达。对虾体节、附肢敷目、特点及功能表 [1] 。
对虾可分定居型(如日本对虾、宽沟对虾、欧洲对虾、渤海对虾等)和洄游型(如中国对虾、墨吉对虾、长毛对虾),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,白昼常潜入沙底内,不作大范围的移动;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,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。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,如多毛类、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,有时也捕浮游动物 [4] 。
对虾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,由心脏、血管、血窦等构成.心脏为肌肉质扁平囊状物,位于胸部后端背方的围心窦内。具4对心孔。由心脏发出7条动脉.每条动脉又分成许多微血管,开放到身体各部的组织间血窦内.血液无色,血浆内含有血蓝素,能携带氧气到组织中。血液在心脏的压迫下流人动脉,经微血管流入血窦,再汇集于胸部底面的胸血窦,然后经入鳃血管流入鳃内,通过鳃的呼吸进体交换,新鲜的血液经出鳃血管流入鳃心血窦,后流入围心窦,经心孔流回心脏 [6] 。